.p {
line-height: 2rem;
}
{ 前言 ‧ 目次 ‧ 圖目錄‧ 表目錄 }
1. 校園規劃方法與研訂流程
1.1 校園規劃方法
1.2 本報告書研訂流程
{ 歷史與現況篇 }
2. 校園發展及規劃歷程
2.1 臺北帝大創校前時期(1928 年以前)
2.2 臺北帝大時期(1928 至 1945 年)
2.3 臺灣大學時期(1945 年迄今)
2.3.1 建校草創時期( 1945 年至 1970 年)
2.3.2 積極回收校地與開放校園使用( 1970 年至 1981 年)
2.3.3 校園自主與校園規劃制度化( 1982 年至 2001 年)
2.3.4 新思潮與校園更新( 2002 年至 2012 年)
2.3.5 校園規劃範型轉型( 2012 年迄今)
2.3.6 近三十年校地與校舍增減概況
2.4 校園發展現況
2.4.1 校地範圍
2.4.2 校總區發展現況與區域發展計畫
2.4.3 校總區周邊土地使用現況
2.4.4 水源校區發展現況
2.4.5 城中校區發展現況
2.4.6 醫學院紹興南街基地發展現況
2.4.7 竹北校區發展現況
2.4.8 雲林校區發展現況
2.4.9 其他校地發展現況
2.5 各學院空間量分析
2.5.1 各學院空間量使用現況分析
2.5.2 各學院成長管理建議
3. 校園規劃目標、課題與方向
3.1 校務發展總目標
3.2 校園規劃目標與發展重點
3.3 校園發展預測
3.4 校園發展課題及對策
3.5 校園永續發展
3.6 臺灣大學校園規劃原則
3.7 校園規劃決策參與之師生共治
4. 校園成長管理
4.1 分區治理原則
4.2 成長管理
4.3 建築高度管制
4.4 周轉空間計畫
4.5 再發展區域
5. 校級服務空間問題診斷與建議
5.1 校總區教學研究設施
5.2 校總區住宿服務設施
5.2.1 本校管理學生宿舍
5.2.2 委外管理學生宿舍
5.2.3 新建學生宿舍設計目標
5.3 校總區服務設施
5.3.1 校總區藝文設施
5.3.2 校總區體育、休閒與餐飲設施
5.3.3 校總區交通、停車外圍化、自行車管理
{ 策略性計畫篇 }
6. 校園規劃策略性構想
6.1 資產導向式規劃( Asset Based Campus Development, 簡稱 ABCD)
6.2 文化校園
6.2.1 校園文化景觀
6.2.2 文化資產、古蹟與歷史建築
6.2.3 校園建築風貌
6.2.4 臺大博物館系統
6.3 藝術校園
6.3.1 校園公共藝術
6.3.2 藝術參與校園活化
6.3.3 藝文設施質量總評與建議
6.4 生態與永續校園
6.4.1 校園藍帶計畫
6.4.2 校園綠帶計畫
6.4.3 綠能校園
6.4.4 建築物生態設計構想
6.4.5 雨水回收與中水系統
6.4.6 生物多樣性
6.4.7 老樹保護 ( 設立樹審制度 )
6.4.8 建築外牆材料與工法( 外牆脫落、吸水率)
6.5 友善校園
6.5.1 人本交通 / 人行步道 / 公共自行車
6.5.2 無障礙空間與設施 / 性別友善空間( 廁所、宿舍)
6.5.3 校園指標系統
6.5.4 國際友善( 各國宗教、飲食、祈禱室、外語標示)
6.6 智慧校園
6.7 安全校園
{ 制度與執行篇 }
7. 校園規劃歷程
7.1 校園規劃大事紀要
7.2 校園規劃小組組織演變與定位
7.3 歷屆校園規劃小組召集人
7.4 歷屆校園規劃小組委員及工作人員
8. 校園規劃程序及作業原則
8.1 國立臺灣大學校園規劃原則
8.2 國立臺灣大學校園重大工程之規劃設計與審議流程
8.3 國立臺灣大學興建工程可行性評估及基本設計報告書製作要點
8.4 國立臺灣大學新建工程採購作業程序書
8.5 國立臺灣大學新建工程建築物捐贈作業規範
8.6 國立臺灣大學新建工程規劃設計作業規範
9. 結論
{ 附錄 }